12
2021
-
11
第三方冷链物流成短板 未来发展势在必行
作者:
作者
在冷链物流发展红红火火之时,食品冷链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第三方介入很少。 我国易腐食品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外,国内销售部分的物流配送业务多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同时,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 够健全,准确性和及时性差,食品冷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亦很高。
在冷链物流发展红红火火之时,食品冷链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第三方介入很少。 我国易腐食品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外,国内销售部分的物流配送业务多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同时,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 够健全,准确性和及时性差,食品冷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亦很高。
冷链物流业急剧升温
近年来,中国冷链物流的规模快速增长。以农产品冷链物流为例,中国生鲜农产品产量快速增加,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冷链物流比例逐步提 高。未来几年,中国果蔬、肉类和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将由5%、15%和23%提升到20%、30%和36%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由15%、30%和40%提 升到30%、50%和65%,将带来数百亿乃至千亿元的冷链物流市场需求。
以昆明为例,当前冷链物流业分类可粗略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是传统冷库加运输,这些厂家主要集中在城区二环,以昆明冷冻厂为代表,兼有王大桥冷库、凉亭冷库等业态,这些冷冻企业始建于上世纪70、80年代,设 备陈旧难堪大用,而且往往在物流环节与配送上处处受阻,而在商机渠道上缺乏信息化指导,销路单一。但就是这共计3万吨不到的仓储,维持了过去昆明三分之一 的批发市场冷鲜食品需求。
第二是食品企业自建业态,代表企业有云南神农肉业食品有限公司、嘉华公司、麦当劳等速食企业以及农贸市 场超市的冷库专柜等。这些经营者和企业拥有稳定客源,而且涉足零售。第三是特色农业配套冷链物流业态,这一业态的建立依托于农业主产区,与种植基地、原产 地和特色大棚的田间地头对接,一经收割采集即付诸于冷链并运输上市,代表为呈贡鲜切花产业、嵩明杨桥的蔬菜大棚冷库、晋宁的蔬菜生产基地冷链物流等。
最后为第三方冷链物流业态,代表为即将投入运营的“云南东盟国际冷链物流中心”和即将开工建设的“昆明空港冷链物流产业园”。
冷链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
特别是第三方冷链物流园区这一业态,它在中国的发展史不长,但后劲却很足。它区别于以上三种业态的特色之一是整合冷链物流市场能力,即要通过先进信息化平台,为招商引资入驻园区的大量业者和经销商,提供多元化深加工服务和广阔的营销渠道。
目前,中国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的基本状况是以食品生产企业为母体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独立第三方物流公司共存并进。专业第三方冷链物流占20%左右,以中 小企业为主,缺乏行业竞争力。此外,大多数易腐食品的物流都是由生产商、加工商和零售商自己操作,极大地妨碍了冷链市场的成本效益,也阻碍了第三方冷链物 流企业的发展。
中国大约有40%的企业为了有效控制产品质量而倾向于自营冷藏物流业务,但仍有60%的企业希望借助于第三方冷链物流来减轻产品冷链运输的压力。因此,将冷链物流外包出去对温控产品生产企业来说很有必要,其必要性具体表现在企业在冷链外包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利之处。
冷链物流外包优势突出
通过冷链物流外包,企业可集中精力发展主营业务。对冷链物流有需求的公司一般来说以生产低温、易腐食品类企业为主,这些企业对冷链物流中的基础冷藏技 术、冷藏运输技术和操作的要求都很高,要求企业有一套完整的冷藏物流链,还需要企业建立精良的冷藏运输装备和专业的运输管理机制,而这些恰恰是生产类企业 的薄弱环节。因此将冷链物流外包给第三方,集中时间和精力发展主营业务是企业的最佳选择。
冷链物流外包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将 产品冷链运输环节外包出去,能够有效降低企业在运输车辆购买、车队建立、冷库建设等多种冷链物流设施所必需的投资,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另外将运 输责任转嫁于第三方,一旦由于运输不当而出现了问题,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负责,也能够降低企业的相关运营成本,减少这方面的人力、物力支出。
冷链物流外包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主要基于前两点,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对于没有能力自营冷链物流的中小型企业来说,将宝贵的 资源投入到冷链物流是得不偿失的,而完善的第三方冷链物流能够提供企业所需的全部物流服务,帮助生产企业集中精力发展主营业务,从而以高质量、低成本的优 势在行业竞争中占据优势。